| |
| 公众参与城市微更新促进社区空间治理形成的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东明路街道基层
共生实践为例 |
| 刘悦来,王奕辰,崔灵楠 |
| 2025,41(4):6-15 [摘要(30)] [PDF] |
| |
| 北京花园城市的微花园社区更新网络治理途径探索——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社区为例 |
| 侯晓蕾,郭婧*,刘欣,姚莉莎,孔泑涵 |
| 2025,41(4):16-22 [摘要(13)] [PDF] |
| |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市绿地健身网络特征研究——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 |
| 刘颂,白钊成,柳迪子,沈培宇 |
| 2025,41(4):23-30 [摘要(12)] [PDF] |
| |
|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与公平性研究 |
| 杨晋苏,沈政鑫,曹风晓* |
| 2025,41(4):31-39 [摘要(13)] [PDF] |
| |
| “空间-社会”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识别-优化-验证方法研究 |
| 唐天鹏,哈静*,陈思思,王雯思宇,张志成 |
| 2025,41(4):40-47 [摘要(16)] [PDF] |
| |
| 视听交互下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
| 邱玲,于小骞,符瑞瑞,赵亚男,高天* |
| 2025,41(4):48-54 [摘要(15)] [PDF] |
| |
| 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 |
| 肖竞,曹珂*,杨亚林,李若晨 |
| 2025,41(4):53-70 [摘要(14)] [PDF] |
| |
|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
| 朱晓青,孙卓扬,徐剑*,黄戈,钟月彬 |
| 2025,41(4):55-62 [摘要(13)] [PDF] |
| |
| 山东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格局层积解译与动力机制研究 |
| 王越,詹雨尘,赵宇桑,任震,宋凤* |
| 2025,41(4):71-78 [摘要(13)] [PDF] |
| |
| 集中连片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协同发展研究——以北京门头沟为例 |
| 凡来,张大玉*,李雪华,石炀 |
| 2025,41(4):79-86 [摘要(13)] [PDF] |
| |
| 基于视频深度学习的街道行人疗愈效应机制研究 |
| 徐丹宁,张霞*,冯恒健,韩李涛,唐炉亮 |
| 2025,41(4):87-94 [摘要(13)] [PDF] |
| |
| 园林绿化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与应用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
| 谢宏立,孔佳艺,林广思* |
| 2025,41(4):95-102 [摘要(13)] [PDF] |
| |
| 公园绿地生态位及其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关联性演化特征——以南京为例 |
| 夏莹欣,吴殿鸣*,邵大伟 |
| 2025,41(4):103-108 [摘要(13)] [PDF] |
| |
| 基于杭州花展应用的郁金香品种筛选及其适应性研究 |
| 陆海根,周铨,曹贝贝* |
| 2025,41(4):109-115 [摘要(11)] [PDF] |
| |
| 城市环境中雷达探测植物根系技术的应用研究 |
| 李瑜凯,尹豪* |
| 2025,41(4):116-122 [摘要(11)] [PDF] |
| |
| 悬铃木树形结构对城市街道小气候及行人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
| 王涵,胡炎军,晏海*,吴仁武,包志毅 |
| 2025,41(4):123-129 [摘要(13)] [PDF] |
| |
| 风景的在地经验:明清武汉私家园林营造中的“山水”借景 |
| 赵纪军,何家鑫 |
| 2025,41(4):130-136 [摘要(11)] [PDF] |
| |
| 京西门头沟传统山地乡村的水适应性历史、特征、限制与愿景 |
| 张晋 |
| 2025,41(4):137-144 [摘要(12)] [PDF] |
| |
| 晋祠理水过程的水权动因及其营建智慧探析 |
| 史斌斌,吴国源*,史哲伟 |
| 2025,41(4):145-152 [摘要(9)] [PDF] |
| |